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首页图片旁边    《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团体标准审查会在合肥成功召开
创建时间:2022-08-19 17:10

《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团体标准审查会在合肥成功召开

随着国内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泵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工业泵使用的日益广泛,推动节能低碳工业泵的应用已成为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2022年8月15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合绿专委”)牵头组织起草的“《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团体标准审查会”,通过线上线下会议结合的形式在安徽合肥成功召开。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新沪屏蔽泵有限公司、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安耐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丰球克瑞泵业有限公司、浙江丰源泵业有限公司、广东肯富来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普轩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江苏双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白云泵业有限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罗斯泵业有限公司、长沙中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一泵业有限公司、上海中韩杜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振华海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恒卓辉泵业(浙江)有限公司、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通标中研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等24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工合绿专委副秘书长汪贤峰主持。

 

会上中国工合绿专委秘书长吴永利发表致辞,他指出在我国节能环保法规不断健全,和民众低碳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下,实现泵行业的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政府以及众多社会组织、制造企业等对泵的标准均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也强调要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泵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关键环节。

 

 

会上合肥新沪董事长王国良也表示标准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沪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新沪也会在本团体标准制定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行业节能减碳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工合绿专委标准部主任周海辉对标准的编制情况进行说明,团体标准《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于2022年1月经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批准立项,由中国工合绿专委牵头编制。本标准从节能减碳的目标出发,对工业碳中和节能泵的基本要求、能源属性、产品属性、碳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此项标准规定了碳中和节能泵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求与方式以及评价程序等内容,适用于回转动力泵的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和认证工作。

 

在标准的审查环节,与会专家及各起草单位代表,针对《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求与方式以及评价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设备能效、电动机能效、变频调速设备能效、安全要求、单位产品碳足迹等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参会各位专家和企业代表结合本单位产品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发表了各自观点和意见,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对于完善标准内容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中国工合绿专委副秘书长汪贤峰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制定《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是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国家政策,同时也是规范泵的节能减排技术指标,提升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希望通过此次《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标准的制定,推动泵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全产业链节能降碳,推进全面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加快推进《工业碳中和节能设备评价技术规范 泵》标准的发布实施,能够引导和吸引更多企业加大节能减碳技术创新发展力度,推动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提升产业绿色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实力,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做出重要贡献。

投诉渠道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